【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丁雅梔】2025年4月10日,美國政府宣告對我國輸美產品征收“對等關稅”的稅率進一步進步至125%。美國政府掀起最新一輪“關稅大戰”始于該國總統特朗普本月2日簽署的所謂“對等關稅”行政令,該行政令宣告對交易同伴加征10%的“最低基準關稅”,并對某些國家征收更高關稅。
據美國交易代表辦公室(USTR)此前發布的關稅計算公式,美國政府設定對各國最新關稅的“根據”,是美國與該國的產品交易逆差除以從該國進口的總額。這意味著美國直接把交易逆差本身定性為“不公平交易”的依據,并企圖經過進步關稅來“糾正”這一現象。
當美方對華加征畸高關稅之際,這一方針再度引發了各界對交易逆差的評論:交易逆差的實質終究是什么?終究誰該為美國的交易逆差“擔任”?交易逆差是否真如美國政府所言,是外國“占美國廉價”的依據?
被誤讀的交易逆差
交易逆差這一概念,指的是一國進口的產品和服務總額超越出口總額?,F任美國政府將美國同其他國家的交易逆差解讀為“外國占美國廉價”,并企圖經過關稅手法強行“平衡”交易。不過,現實上,交易逆差并非源于某些國家的“不公平競賽”,而是美元特權方位與美國本身經濟結構轉型的必定產品。
美元作為全球儲藏錢銀的特別方位,是導致美國交易逆差長時間存在的要害要素之一。新聞網站“對話”在一篇文章中剖析以為,從跨國企業到普通家庭,全球經濟活動對美元及其計價財物(包含現金、國債、公司債)的需求日積月累。這種需求使美聯儲可以向海外增發錢銀,美國政府和企業得以低本錢融資,這些都終究轉化為美國民眾的超量消費與出資才能。
“咱們用美元和金融財物換得德國的機械、蘇格蘭的威士忌、我國的智能手機和墨西哥鋼材——現在卻將逆差歸咎于交易同伴,這就比如責怪銀行為咱們供給低息貸款?!蔽恼逻@樣描述稱。
剖析以為,美國本身的經濟結構轉型進一步擴展了逆差。據CNN報導,包含零售餐飲、軟件通訊、物流運送、文娛傳媒、教育醫療及專業服務的服務業,自1939年大慘淡時期就占有美國私營部門非農工作57%的份額,現在這一份額更已攀升至84%,與此相對的是,制作業在美國GDP中的占比繼續下降。
對外經濟交易大學世界經濟交易學院學者譚婭在承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剖析稱,這一趨勢源于多方面要素,包含金融、科技和房地產等高端服務業的快速開展招引了很多本錢和人才,導致制作業出資削減;全球化進程中,制作業外包至勞動力本錢更低的國家;金融本錢的逐利性推進企業將出產環節外包,加重了制作業的空心化;自動化和技術進步也削減了對制作業勞動力的需求。許多要素一起導致美國制作業出口下降,進口添加,擴展了交易逆差。
“美國的交易逆差很大程度上是其國內方針的產品,而非外國‘不公平交易’的成果?!蔽覈澜鐔栴}研究院世界經濟與開展研究所研究員姜躍春告知《環球時報》記者,美國同其他國家呈現巨額交易逆差有雜亂的表里布景:一方面,美國本鄉工業“空心化”,使其對終究產品的剛性需求旺盛,但這并非強買強賣;另一方面,美國對我國等部分國家不斷實施“暗斗思想”式“出口約束”,導致其高附加價值產品不能按需流入一些“順差”國家。此外,美元作為世界錢銀,需求經過很多購買他國產品,向世界各國開釋美元的活動性,然后保證美國的中心方位。
美國長時間從交易逆差中獲益
“交易逆差或許是經濟呈現問題的預兆,但對美國而言,狀況恰恰相反。美國實際上獲益于交易逆差?!钡聡洕鷮W家呂迪格·巴赫曼近來在德國電信-在線新聞網站刊登的一篇專訪中說。傳統認知將交易逆差簡略等同于“捉襟見肘”,特朗普政府也將交易逆差描繪成“經濟失利”的標志。但他們卻故意忽視了這樣一個要害現實:美國正是現行系統的最大獲益者。
“美國的交易逆差在很大程度上是其全球經濟方位和美元主導方位的表現。”譚婭標明,美元的世界需求使美國可以經過發行美元來滿意全球對其錢銀的需求,然后保持交易逆差。這種機制使美國可以以較低的本錢融資,促進了其經濟增加。
彼得森世界經濟研究所2023年末對美國自1950年以來參加世界交易取得的報答進行剖析后以為,自1950年開端,跟著全球運送和通訊等基礎設施建造大幅改進,美國在參加世界交易的過程中獲益良多,2022年,美國GDP添加了2.6萬億美元,名義GDP增加高達近10%。
值得重視的是,《紐約時報》報導稱,此次特朗普政府只計算了產品交易存在的逆差,并沒有考慮服務交易。雙方交易既包含產品交易,也包含服務交易。服務交易包含科技、媒體、金融、運送和旅行等范疇。
以2024年為例。美國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現,2024年,美國的交易逆差達到了1.21萬億美元。但是,這一數據掩蓋了本錢賬戶與金融賬戶的巨額盈利。《經濟學人》稱,美國服務出口總額高達1.1萬億美元,服務交易順差達2950億美元,挨近歷史最高水平。此外,2024年,美國企業海外贏利高達6320億美元,若按標普500指數均勻市盈率預算,這些贏利對應的海外財物價值更是高達16.4萬億美元。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教授里卡多·豪斯曼說到,美國經過本錢賬戶的順差,輕松覆蓋了常常賬戶的逆差。這種結構性優勢使美國可以長時間“透支消費”而不引發經濟危機。
美國顧客也在世界交易中享用到了物美價廉的產品,“我國制作”早已成為美國家庭日常日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皩Φ汝P稅”4月9日收效之前,美國顧客開端囤積產品,他們憂慮一旦關稅收效,美國的零售品價格將快速上漲。路透社據智庫組織預算,特朗普的新關稅將在未來十年內讓美國民眾丟失3.1萬億美元。
“用交易逆差衡量交易關系質量,是一個過錯”
“用交易逆差衡量交易關系質量,是一個過錯?!薄都~約時報》在9日的一篇報導中寫道。美國以雙方交易逆差為由,對近60個交易同伴加征賞罰性關稅,但經濟學家普遍以為,這一邏輯存在根本性缺點。美國的逆差是由財政方針與本錢活動驅動,與產品需求無關。若關稅真能減縮逆差,更或許意味著美國的經濟生機遭到沖擊,或出資者對美國的決心呈現了不堅定。
譚婭以為,美國交易逆差的背面是全球化下的世界合作與共贏分工。美國經過專心于研制、規劃和品牌運營等高附加值環節,將出產制作外包至勞動力本錢較低的國家,完成全球資源的優化裝備。這一分工形式使美國顧客可以享用價格低廉的產品,一起開展我國家也經過接受制作業取得了經濟增加的時機。
姜躍春對《環球時報》進一步剖析稱,曩昔幾十年,跟著全球工業的多輪搬運,世界間按“比較優勢”形成了世界分工,世界各國在這一分工系統中各得其所,根本完成了各自利益最大化的世界交易系統。美國作為發達國家陣營中的代表,他們期望將科技、金融等高附加值工業留在本國,而將中低端制作業搬運至開展我國家,這樣的分工系統既契合工業本錢開展的內涵規則,也是完成企業贏利最大化的自然選擇。
他以為,不過,所謂世界分工并非是原封不動的,它在必定的歷史條件有存在的合理性,但跟著各國實力比照和經濟規劃的改變,各經濟體在全球工業分工中的人物和方位也不斷調整、改變,這也契合經濟開展的根本邏輯。任何國家都不或許經過征收關稅強壯自己,拿關稅當兵器、賞罰交易目標國更是低劣之舉。2018年中美交易戰更現已標明,關稅戰不只無法減縮逆差,反而會推高本國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