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廈門3月15日音訊(記者 鄔眉 吳馨驊 實習生 張紫怡)旅行社強制購物、“霸王條款”、海鮮宰客……“3·15”世界顧客權益日到來之際,廈門市消保委聯合市商場監管局、文旅局、交通、法院等相關部分發布2023年度廈門市十大消費維權典型事例,內容觸及餐飲美容、直播帶貨、轎車房產等方面,旨在提示顧客防備消費危險,催促運營者誠信自律、遵法運營。
事例一:旅行社違規指定購物場所消費膠葛案
2023年10月,游客劉先生發現某直播間宣揚五天四晚旅行行程“全程零自費”“絕不強制購物”等內容。在承認某旅行社資質及旅行行程等事項后,劉先生預交定金并參團旅行。但在實踐行程中,劉先生發現該團安排了三個購物行程,覺得被旅行社詐騙,遂向文旅部分投訴要求退貨退款并對旅行社進行處分。經過查詢和調停作業,旅行社和諧購物場所及時處理了退貨退款。一起,文旅部分責令該旅行社改正違法行為,作出停業整頓15天和罰款人民幣4萬元的行政處分決議,并將網絡客服虛偽宣揚等頭緒同步移交相關部分處理。
近年來,旅行產品直播無證運營、安排不合理賤價游、躲藏消費、虛偽宣揚等亂象層出不窮,其間以強制購物的問題尤為杰出。假如在跟團旅行進程中發生旅行社強制購物等狀況,旅行者能夠挑選向當地主管部分進行投訴,并要求旅行社承當民事職責,處理退貨、退款等。一起,主張旅行者慎重挑選旅行社和旅行產品,警覺包括強制消費的不合理賤價游,謹防因強制購物墮入旅行膠葛,影響旅行體會和安全。
事例二:租車退款難消費膠葛案
2023年10月,阮先生向廈門市某轎車租借企業償還租借車輛后被扣1000元,遂向廈門市運送工作展開中心投訴,要求交還被扣費用。經查,承租人阮先生雖自述取車時車輛存在問題,但并無法供給相關依據,不能證明租借企業向承租人供給的車輛存在問題;但租借企業在租借進程中未能盡到提示、奉告職責并保存相關憑據,也存在企業辦理問題,服務水平也有待改善。經調停,租借企業表明樂意交還承租人700元,阮先生表明滿意。
在租借車輛時,車輛質量問題、租金付出爭議、押金償還問題、交通違章處分等各類爭議時有發生。因而主張顧客在租車時,不只要盡量挑選具有相關資質、諾言杰出的租車企業并簽定書面的車輛租借合同,締結合一起要仔細查看合同的租金、租期、車輛質量要求等重要條款,清晰可預見景象下的權責歸屬;并且在取車時要盡或許地選用拍照或錄制視頻的方法記載車輛交代時的實況,并與租車企業作業人員承認,必要時要求其替換租借車輛,防止發生不必要的膠葛。此外,顧客在運用租借車輛期間,如發現車輛存在躲藏的質量問題,要及時聯絡、告訴租車企業,依據車輛狀況及租車企業反應挑選持續運用、替換或交還租借車輛,并留意保存與租車企業或作業人員的交涉記載,例如書面信件、電子郵件、通話記載等,以證明交涉進程和內容。如發現車輛配件或零部件墜落,應盡量取回一起交還,如有目睹證人或其他相關人,盡量搜集其證言,并獲得其聯絡方法,以備問詢。
事例三:網約車駕駛員違反規則攬客案
2023年7月19日,廈門市交通運送綜合法律支隊集美大隊法律人員接到《投訴告發承辦告訴書》。經查,7月18日,乘客與網約車駕駛員商定車資70元,但抵達意圖地后,駕駛員李某謊報要再收取“高速費”,終究乘客在本來議定的車費基礎上多付出20元。法律人員進一步核對,案涉運送并未經過網約車途徑派單,系駕駛員線下攬客,確定駕駛員李某的行為歸于網約車駕駛員違反規則巡游攬客的違法行為。法律支隊給予當事人李某罰款人民幣肆佰元整的行政處分。后續奉告乘客處分成果時,乘客表明認可和滿意。
為在較大程度上防止權益受損事情發生,主張乘客經過正規途徑乘坐出租車,并保存付費憑據(如發票、付費截圖等),重視車牌號碼、駕駛員名字或從業資格證等信息。當發生權益受損事情時,乘客應及時經過網約車途徑、出租車地點公司投訴電話、12328等途徑反映狀況并供給頭緒,使相關監督、法律安排得以快速介入、查明案情,然后對違法行為施行精準沖擊、高效維權。
事例四:專賣店未特別標識賣方主體消費膠葛案
趙某某夫妻二人到某品牌廚柜公司阜新專賣店定做廚柜,簽定《訂購合同》并付出5萬元廚柜款,合同落款加蓋某品牌廚柜阜新專賣店出售專用章,專賣店負責人郭某某出具了收款收據。后因郭某某下落不明,趙某某遂聯絡某品牌廚柜公司,要求實行合同。某品牌廚柜公司以其并非案涉合同承包方為由,回絕實行。在趙某某依某品牌廚柜公司要求多補交23006元貨款后,該公司為其交貨并裝置。趙某某等人以實踐收取的金錢超出合同原約好的金錢為由,申述要求某品牌廚柜公司、郭某某交還多收取的金錢,并依約供給贈品。一審法院以為,趙某某等人主張郭某某系代表某品牌廚柜公司簽定合同,依據不足,該公司不該承當合同職責。趙某某等不服,于2023年8月提起上訴。二審法院審理以為,該《訂購合同》模板系某品牌廚柜公司供給給郭某某,用于與顧客簽定合同之用,其上有該公司的標志、咨詢電話和二維碼,顧客有理由信賴郭某某是代表某品牌廚柜公司簽定合同,該公司應承當合同職責。二審法院遂改判:某品牌廚柜公司在23006元范圍內承當一起付款職責。
在日常消費中,尤其是高價值的消費品范疇,許多顧客依據對大品牌的信賴,挑選在品牌專賣店購買產品或服務。可是,當呈現消費膠葛時,品牌方往往拿出自己和代理商或加盟商的協議,以協議清晰約好代理商或加盟商自行承當訂單合同職責為由,主張自己不是與顧客締結合同的相對方,不該向顧客承當合同職責。因而,對品牌方尤其是知名品牌而言,應審慎挑選代理商和加盟商,依法加強對代理商和加盟商的監督、辦理,提高對顧客的權益確保力度;關于顧客來說,在與代理商或加盟商簽定相關合一起,應詳細查看有關職責承當條款,在合同已清晰由代理商或加盟商自行承當職責的狀況下,應增強危險防備認識,對代理商或加盟商資信狀況做進一步的查看,最好挑選比較大的代理商或加盟商。
事例五:假充運營商客服謊報中獎詐騙顧客案
2023年6月,于某某收到某廚衛設備公司作業人員的報喜電話稱,其被抽取獲贈“禮品三件套”,并奉告其前往本市思明區某廣場的“5G全網通”店肆收取。之后,在于某某收取“禮品三件套”并付款2799元購買學習資料后,發現其被誤導,要求某廚衛設備公司“退一賠三”。某廚衛設備公司假充運營商公司客服,以“禮品三件套”誤導于某某發生消費行為,既未就于某某購買的2799元學習資料的內容、來歷等信息實行闡明職責,亦未供給軟件的版權號以證明其價值。終究法院判定某廚衛設備公司補償于某某合計11196元。
日子中,一些商家運用一部分老年人貪便宜的心態,成心以贈送學習機為名招引其重視,后層層加碼誘導消費。老年人大多缺少對電子產品的消費經歷,其消費判斷力低于一般顧客,處于生意信息不對稱的弱勢位置,商家施行引人誤解的宣揚和隱秘本相的誘導行為,足以導致一般老年人不明本相發生誤判,然后作出了過錯的意思表明,激動消費。顧客需求擦亮眼睛,堅持高度警覺。關于任何來自不明來歷的中獎信息,不要容易信賴。尤其是那些要求供給個人信息、銀行賬戶或付出費用的信息,一定要慎重對待,以防上當受騙。
事例六:海鮮宰客詐騙顧客案
2023年1月28日,微博網民發圖并配文稱:在八市“燈塔海鮮餐廳”就餐被宰客,“4個菜付了3500元”。重視到該事情后,思明區商場監管局高度重視,當即安排法律人員展開查詢處理。經查,運營者供述,其為擴展收益,經過虛報分量等手法夸張分量,投訴發生后,其自動聯絡顧客交還消費金錢3500元。此外,法律人員證明該店存在以冰凍海鮮調包活鮮的行為,已侵犯了顧客的知情權,構成詐騙顧客的違法行為。思明區商場監管局依據相關規則,責令改正,并處分款15萬元。
當消費爭議輿情呈現后,商場監管法律人員活躍介入,并在進行縝密詳實查詢取證后依法依規地對運營者加以嚴肅處理,既保護了顧客的合法權益,也極大地震撼了不法商家,還顧客一個明亮清明潔凈的消費商場環境,含義嚴重。
事例七:運用格局條款掃除或約束顧客權力案
2023年7月,湖里區商場監管局法律人員經過合同監管法律專項查看發現,湖里區坂上社某拍照店與顧客簽定的《合同單》里約好的條款“1.定金,拍照付款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退款,轉讓及更改他用”涉嫌運用格局條款掃除或約束顧客權力規則。法律人員現場固定依據資料,依照規則程序問詢了當事人,對其立案處理。鑒于案發后當事人活躍整改修訂相關協議條款,許諾對后續客戶的服務承當退款、洽談處理爭議職責,活躍合作查詢并自動供給依據資料,后依據相關規則,湖里區局責令當事人改正違法行為,主張給予正告,并對當事人罰款人民幣3000元。
商場監管部分對其違法行為及時進行查辦,是保護顧客權益的撥亂反正之舉。商場監管部分考慮該拍照店運營者合作查詢等狀況,對該違法行為予以從輕處分,表現了寬嚴相濟、懲戒與教育相結合的法律理念。
事例八:二手車調表退車消費膠葛案
2023年8月,顧客經過某二手車行購買一輛二手車,價格為53000元,后修理發現該車輛實踐行進路程與購車當日不符,要求商家以5萬元回購車輛。經集美區商場監管局核對,購車時商家未對該車輛公里數進行確保。該車輛交給后因在別處保養不妥及對發起機電子程序進行晉級,然后導致毛病,已對車輛剩余價值發生影響。經法律人員屢次洽談并安排兩邊現場調停,商家贊同扣除運用折舊,按4.3萬元回購車輛,兩邊到達寬和。
二手車生意有別于一般消費,顧客購車后,如發現問題,主張經過專門安排進行檢測,及時搜集依據,保護本身權力。商家應當恪守相關法律法規,供給車輛實在信息,確保顧客知情權。
事例九:房地產公司贈送“魔鏡”虛偽宣揚案
2023年5月起,同安區商場監管局連續接到住所小區業主們反映某房地產公司未兌現在2020年前后售房時贈送“魔鏡”(長途遙控門禁可視對講體系)的許諾。法律人員介入調停后發現,在簽定商品房生意合一起,未將“魔鏡”清晰載入合同。
商場監管部分發動訴調對接機制處置該事情,經過在同安區消費環境協同管理中心先后三次舉行聯合調停會等方法,成功引導183位業主與房地產公司簽定調停協議并做司法承認確保協議履行,拯救業主經濟損失近15萬元。
事例十:美容店虛擬原價價格詐騙案
廈門市同安區商場監管局依據告發頭緒,布置對轄區內涉嫌價格詐騙行為的7家美容店展開一致查辦舉動。經查,7家美容店與某品牌方簽定協議,經過虛擬原價、搞團購促銷價來誤導顧客,涉嫌價格詐騙,同安區商場監管局予以責令整改,并沒收違法所得,處違法所得1倍罰款。一起,將案件頭緒移交至品牌方地點地商場監管部分立案查詢處理。
出售線上團購項目,來滿意顧客“指尖消費”的習氣。但部分商家急于求成,經過設置團購賤價“圈套”,拐騙顧客到店消費,從而向顧客推銷店內服務或產品,以求到達引流的意圖。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使用商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供給新聞頭緒,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顧客也可經過央廣網“啄木鳥顧客投訴途徑”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一切,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絡:[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咱們將追究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