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試驗室里的星斗大海,撞上柏油路上的固若金湯。”
文 / 巴九靈(微信群眾號:吳曉波頻道)
那些跌倒了的機器人
沒走幾步,那個最像人類的機器人就跌倒了。“她”一屁股坐在地上,像個撒潑的孩子。
合作“她”緩慢如老奶奶一般原地踏步的配速,圍觀群眾很難了解,這是怎樣摔的。
跌倒后決裂的“幻幻”
一個有個四方腦袋,神似動畫片里的機器人從“她”身邊擺頭走過,這是來自小偉人隊、由北京科技作業大學選送的參賽機器人“0306”,身高僅75cm,全賽場最矮,僅僅從身姿腳步看,怎樣看怎樣不像來跑步的,更像個“街溜子”。
機器人“街溜子”
被寄予厚望的宇樹G1,在起跑線就“躺平”,隨后雖然掙扎著起來了,但腳步如醉漢。
起跑線上倒地的宇樹G1
讓人形機器人跑馬拉松,是百年來科幻小說與電影都未曾設想過的場景。
但在電影里,每次奇跡產生,往往伴有異象。
一場出人意料的十級勁風,將本來要在4月13日開賽的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整整推延至昨日。天公并未收手,就在競賽前一天,另一場出人意料的降溫又蒞臨北京亦莊。
它帶來了疾風,也帶來了勁雨。
在開賽前7小時的午夜,咱們記載下了環衛工人在大雨往后,奮力打掃積水的場景。
三個小時后,各機器人部隊連續抵達開端準備作業,賽道還殘留著水汽,金屬關節在晨曦中泛著寒光。
路面坑坑洼洼斑斕的水跡,印照著出人們臉上的疲乏,也暗示著人形機器人選手們行將面對的應戰。
打掃積水的環衛工人
亦莊馬拉松賽道合計21.0975公里長,地上并不平坦,中心略高、兩邊稍低,沿路伴有減速帶和碎石,合計6個左轉道與8個右轉道,轉道的轉彎視點≥90°,坡道視點最高達9°。
這種長間隔與雜亂地勢并存的場景,對人形機器人而言,是“一次針對關節精度、熱辦理、電源體系、操控算法、通訊攪擾等問題的極限測驗”。
還在建立的機器人存儲區
究竟,21公里的旅程,僅精細關節運動就要完結約25萬次,其嚴酷程度不亞于讓一個剛剛踉蹌學步的孩子參與奧運會——“能不能跑”卻是其次,能“撐得多久”才是要害。
主辦方笑談,“上星期的風,昨日的雨,沒有風雨,不見彩虹”,以此描述路程一波三折,而這趟“沒苦硬吃”的馬拉松之旅,成了人形機器人一場“從試驗室到柏油馬路”的技能成人禮。
站上領獎臺的機器人
“仿生”機器人幻幻跌倒了今后,另一個打扮得像變形金剛的機器人在飛旋360°后,碎了一地,看長相,酷似參賽名單里的神農,那是一個身高173cm,體重約48kg的應急救災機器人。
本次馬拉松競賽共設三個拍照點:間隔起點約9公里的文博大橋,約13公里的泡桐大路,以及約19公里處的經海路過街天橋。
小巴蹲守“落單”的機器人
咱們蹲守在文博大橋近一個小時,包含冠軍天工在內,亞軍小頑童在內,只等到了7個機器人,這意味著20多個參賽部隊中,不到對折的機器人乃至都沒能完結路程的一半,終究,寫在官方完賽名單里的機器人只要六家,成功率約為30%。
他們在起點處匆促露臉,緩慢前行,隨后便好像悄然無聲地離開了賽道,留下的只要在交際媒體的“機器人翻車合集”,成了本次馬拉松的歡喜源泉。
宇樹的G1最終也并未出現在完賽名單中,急得公司在賽后專發聲明撇清聯系,宣告本次參賽機器人并未由“官方”參與。
對許多機器人愛好者而言,這天然不是一場等待中的視覺盛宴,但聚光燈很快掃過這群倒下的機器人,鎖定在了身先士卒的領跑者身上。
2小時40分42秒,身高一米八的天工Ultra結尾撞線奪冠,馬拉松的愛好者們自此具有了一個新的對標——“練馬拉松?先跑過天工再說”。
它均勻每小時7-8km/h 的配速已到達人類業余跑者水平。
撞線時的天工Ultra
天工算是主場作戰。
本次參賽的20支部隊,別離來自北京、上海、廣東、寧夏等全國各地,天工歸于典型的“北京隊”,它由北京人形機器人立異中心打造,后者成立于2023年,由北京小米機器人、北京優必選智能機器人、北京京城機電工業出資有限公司、北京亦莊機器人科技工業開展有限公司一同持股,歸于東道主選手。
雖然半途跌倒了一次,但天工的成果仍然比預期快了半個小時。
因為通體全黑,身段細長消瘦,網友們戲稱道:“論跑步,仍是得看‘黑人’”。
相同從屬“北京隊”的,還有來自松延動力、獲得亞軍的小頑童團隊,這相同是一家成立于2023年的草創企業,開創團隊多有清華布景。
參賽機器人類型為N2,這個身高僅1.2米,體重約30公斤的人形機器人,全身選用輕量化鋁合金和高強度復合材料,具有18個自由度(單腿5個、單臂4個),具有較強的爆發力和抗沖擊才干。
不過,這些技能參數對一般群眾而言,都比不上小頑童穿的那雙特制的29碼跑鞋亮眼。
松延動力N2的跑鞋
據松延動力開創人姜哲源解說,高速度對機器人硬件沖擊極大,測驗中曾發現N2“腳踝”發力過猛,會導致螺絲松動和金屬疲憊,所以選用穿跑鞋并加裝了三個定位銷的方法,緩解沖擊力過大帶來的結構損害。
有工程師戲弄:“跑鞋比它的腳還貴,摔一跤虧大了!”
依照抵達結尾的次序看,小頑童和它的“搭檔”旋風小子別離位列第二名、第三名,不過本次機器人半馬的計時規矩規劃為“實踐用時”和“換人罰時”,例如存在替換同類型機器人的,一次罰時10分鐘。
競賽中旋風小子屢次換人,罰時過多,第三名讓位給了來自上海的卓益得“行者二號”,卓益得成立于2021年,由上海理工大學教授、機器智能研究院履行院長李清都興辦。
“行者二號”機如其名,帶著防曬漁夫帽和一個拳擊手套的它,辨識度很高,它速度不快,與其說是跑,更像是競走,但發揮極安穩。
身高168cm,體重卻只要28kg,技能亮點是被稱作“肌腱驅動的全尺度雙足人形機器人”,淺顯而言,這是一個將橡皮筋當作肌肉的“運動員”。
“身輕”如燕只能利于跑,為了適用于長間隔跑,它在能源辦理上尋求打破,聲稱能一次性動態運轉6小時,充電一次走100km,續航才干遠超同類的2個小時。
在這次競賽中,行者二號途中從未換電(但換機器人兩次),與每5公里就要換一次電的旋風小子一同,演繹了一場機器人版的“龜兔賽跑”。
卓益得的“行者二號”
機器人工業的成人禮
對一些以出資視角觀看競賽的人而言,這場競賽見證了機器人工業“泡沫的誕生”。
在他們看來,即便是領先者們,間隔真實意義上的人形機器人仍差好幾個馬拉松。
依照賽制規則,本次人形機器人馬拉松并不要求機器人全程自主運轉,雖然不鼓舞,但仍然答應換電、換機器人,因而全體門檻并不算高。
如天工跑完全程,選用的是“跟從形式”,這意味著有人類在前方3—5米處領跑,機器人經過視覺追尋他身上的二維碼或辨認標識跟從。
小頑童采納的是工程師遙控操作的方法,不過據專家介紹,遙控自身僅僅給一個速度和方向,大部分特別對地上和路面情況的習慣,都需求機器人自己完結。
整場競賽,“遙控”占大多數,而“跟跑”形式對環境要求比較高,安穩性欠佳。
領跑者們頻出情況,令人掛心:行至13公里處,天工跌倒;旋風小子在最終100米摔掉了頭,小頑童腦袋上貼著紗帶沖線,一路上,他們頻頻做冷卻處理,跟從的工程師光擰螺絲就不下三次。
過結尾的N2
這檢測的不只僅機器人了,還有機器背面的人,檢測團隊的操作、操控、應急處理等歸納才干。
北京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梁靚點出了其間要義:“咱們舉行的這場賽事更像是一場賽車競技,操作手就像賽車手相同跟在機器人身邊,進行輔佐或操控?!?/span>
因而,為了讓人形機器人跑起來,很多工程師拖著工具箱汗流浹背。
有人乃至惡作劇說:跑一場機器人馬拉松,至少得有人跟著背電池、做修理——這不只沒有替代人類的作業,反而還發明了一些新作業崗位。
賽道路旁邊用光的“冷卻液”
客觀而言,這場競賽留給機器人和機器人工程師的時刻并不多。
不少參賽企業是在本年2月才收到參與機器人馬拉松競賽的邀約。
雖然匆促,但許多人仍是決議放手一搏。
他們有的成立了“馬拉松項目組”,開端環繞長間隔跑、耐力跑進行各項測驗。
天工團隊發言人、一同又是北京人形機器人立異中心品牌公關負責人魏嘉星賽后表明:
“為參與馬拉松,咱們霸占了本體的安穩性、輕量化規劃、關節長時刻運動易發熱等硬件難題,還經過優化運動操控算法進一步增強了關節和諧運動才干、步態和諧才干和雜亂地勢經過才干等?!?/span>
行者二號的李清都的參賽理由是:“試驗室中的技能打破需求工業化落地,才干真實改動實際生活。本次競賽便是查驗咱們階段性打破的要害時刻?!?/span>
當時人形機器人獲取數據的方法首要分為三種:人力遙操作數據、模擬器數據、視頻數據。
所謂人力遙,便是“手把手”教育,用人長途操控機器人,并記載下人類的悉數行為和挑選,供機器人重復回憶和學習;其次是模擬器,將機器人放置在一個人為建立過的“3D國際模型”中,好像打游戲一般完結教育;第三是視頻,簡言之,便是機器人邊看視頻邊學習。
“教”人形機器人扔廢物
但以上都只能適用于一些小場景,究竟,不是誰都能安排一場像馬拉松相同隆重的極限賽事,供企業們查驗、測驗并獲取名貴的實踐數據。
許多業界“頂流”因而欣然前往,但也有“抵住引誘”,清晰表明不計劃參與的。
三月咱們造訪上海智元機器人時,對便利表態“不會參與機器人‘半馬’”,問及原因,他打了個比如,直白而尖銳:“文官不與武將爭長短”。
FutureLabs未來試驗室首席專家胡延平賽后告知小巴,舉行機器人“半馬”的意圖,并不是給工業加戲,而是對人形機器人進行一次十分根底的“體測”,且頂多和“小腦”有關,根本沒有涉及到最應該比拼的“大腦”智能。
這便是智元口中的“文官”才干。
與人類類似,人形機器人的技能體系被分為三個維度。
①“大腦”:規劃決議計劃體系,根據人工智能大模型,增強環境感知、行為操控、人機交互才干;
②“小腦”:經過處理“感官”供給的信息,并結合“大腦”的指令,操控機器人的運動和動作,使其能夠履行各種雜亂的動作和使命。
③“肢體”:即機器人的本體,關乎機器人的物理履行才干。
2023年10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人形機器人立異開展輔導定見》中提出,到2025年,“大腦、小腦、肢體”等一批要害技能將獲得打破,整機產品到達國際先進水平,并完成批量生產。
人形機器人工業的“馬拉松”遠比幻想中的要更長,路況更雜亂。
加油!機器人
得益于我國制造業大國的位置、巨大的工程師數量和創業公司集群,吳教師將智能機器人,視作繼新能源車之后,我國下一個十萬億級工業。
僅僅,在它走向老練前,這個看上去性感的賽道迄今為止都沒有實踐的運用場景。
這場競賽或許能推一把進度條,翻開一些局勢。
從小頑童到小偉人,一些個頭低矮的小機器人成了全場最受孩子追捧的明星,它們出現時,畫外音里滿是孩子們振奮的尖叫聲。賽后,他們和小機器人們一同踢足球、擁抱、游玩。
一位參賽作業人員對咱們共享了他最感動的一刻:便是當它的小個子機器人跑步時,一個小男孩大聲喊道:“加油!機器人!”
這群人,會成為第一批接收并運用人形機器人的“原住民”么?
而“加油!機器人”這句話,簡直貫穿了全程。
人們,無論是特意前往,仍是偶爾逗留,當看到機器人奮力前行時,心里無不充滿著一種激動和等待,然后凝集成一股樸素的共識。
人的溫情被賦予到粗笨的鐵疙瘩上,是這場競賽另一處驚喜收成。
一般人未必能對機器人的技能細節如數家珍,也無法觀察其背面巨大的工業魅力,但借由一場競賽,機器人好像不再僅僅科學國際里的幻夢,而是實際中開端若有若無的陪同者。
人機能夠共跑,未來也能共生。
在起點,一個頭發斑白的白叟仰著頭看著踉蹌的機器人,喃喃道:“能走就行,能走就能跑?!?/span>
目之所及,好像是她心愛的孫輩。
參考資料
1.《機器人跑馬拉松,累到“斷腿”的是工程師》,騰訊科技
2.《具身智能:從虛擬AI到實際AI》,杜雨、張孜銘,中譯出版社
3.《21公里的半馬,機器人不換電能跑完嗎?這家上海企業說:咱們能跑更遠!》,上觀新聞
本篇作者 | 和風月半| 職責修改 | 徐濤
主編 | 何夢飛 | 圖源 | 官方供圖/小巴拍照
4月15日,以“競逐人形具身萬億賽道·重塑未來工業新紀元”為主題的第二屆我國人形機器人與具身智能工業大會在京舉行,近百家來自全國的機器人工業鏈上下游企業齊聚海淀,展現立異與使用效果?!斑@個機器人可真逗...
今天7時30分,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暨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在南海子公園南門開跑。這是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20支人形機器人賽隊與跑步愛好者一同沖出起跑線,在21.0975公里長的賽道上應戰極限。...
4月19日7時30分,全球初次“人機共跑”半程馬拉松在北京亦莊開跑。20支人形機器人參賽隊和人類選手一起動身,共跑21.0975公里半馬賽道。4月19日,天工隊選手天工Ultra(左二)在競賽中沖過結...
4月19日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暨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開跑這是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來自北京、上海、廣東、寧夏等地的20家機器人團隊參賽與跑步愛好者一同在21.0975公里長的賽道上一決勝負上午10...
今早7點30分,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在北京亦莊鳴槍開跑。20支人形機器人賽隊完結21.0975公里的路程。4月19日,全球首屆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收官,競賽結果出爐。冠軍:天工機器人(機器人:...
11月27日,九派新聞記者聯系到當事人李海成。他說,這只機器狗是公司從杭州一家科技公司購入的“裸機”,正在進行研制測驗,擬改造為工業級消防巡檢機器狗。
李海成早年間也做過機器人,現在辦理一家主營才智消防的科技公司。在他看來,無人機、機器狗、人形機器人都僅僅移動載體,需求不同的工作公司運用它,謀福工業。未來,他的公司期望測驗人形機器人。
用于消防的機器狗?!D/受訪者供給
李海成說,網上熱議的機器狗具有雷達、相機、激光等組件,可進行多地勢跨妨礙移動、自主充電。
兩年前,當出產廠家推出第一代機器狗,他就在研討怎樣將其改形成消防巡檢機器狗。但那時技能不完善,機器狗不行安穩。
不過,他沒有拋棄。他一向以為“才智消防”這個詞“差點意思”,所以在曩昔5年里,他的公司繼續投入研制。但他以為,做研制很難,“丟進去幾百萬,連聲響都聽不見?!?/p>
上一年,他與大疆簽定合約,引進了消防巡檢無人機,用于高空巡檢。他發現,這對公司出產協助很大。
最近,他重視到機器狗,并為其裝備了消防巡檢所需的組件,包含設備收集、焰火辨認、氣體檢測等傳感器,還裝備了救活設備。
在他看來,消防巡檢機器狗是消防才智體系的“觸手”,當它與廠區的各類數據交融,能夠完成全程聯網、自主巡檢、主動預警、應急處置、主動生成巡檢陳述等,“值班人員只需求坐在電腦前等彈窗音訊”。
現在,他的公司具有了“兩大護法”。高空作業有巡查無人機,地上作業有消防巡檢機器狗。
“現在這一款消防巡檢機器狗的安穩性還比較好,可是在負重上坡、濕滑路面移動、狹隘樓梯、過妨礙物等場景下還存在問題,研制測驗的周期還很長?!彼f。
未來,他的公司方案測驗人形機器人。
當然,這樣的前沿設備并不廉價。他坦言,機器狗僅裸機就40萬元,通過研制晉級,成本會增加至70多萬元。并且機器狗僅僅研制的一個環節,將算法、程序、硬件相交融不是一件簡略的事。它還需求企業有歸納才干。
李海成一向在重視人工智能的發展。但他以為現在對技能的傳達太“泛文娛化”了,很少有人關懷該怎樣用技能。
他以為,無人機、機器狗、人形機器人都僅僅移動載體,需求不同的工作公司把技能運用到工業。
他堅信,只要工作公司才干主導人工智能的才智化運用。“做機器狗的公司沒辦法下沉到各個工作,短少相關的工作沉淀?!彼f。
網上有人質疑,這樣的使用會導致很多人賦閑。李海成以為,網友的觀點能夠了解,可是有點片面。
“才智使用看起來如同擠占了人力比例,實際上從全國范圍來看,是填補了巡檢和安保人員的缺口。”他說,巡檢和安保作業比較機械化,且冗雜,有了才智使用,安保巡檢會變得愈加高效,也能更有效地躲避危險。除此之外,新使用的誕生一起也會誕生新的更有莊嚴感的工作。
“技能肯定是為人服務,為社會需求服務的?!彼f。
九派新聞記者 陽丹
修改 曾金秋
【來歷:九派新聞】
近來,武漢一機器狗背著小孩逛街的視頻引發廣泛重視?! ?1月27日,九派新聞記者聯系到當事人李海成。他說,這只機器狗是公司從杭州一家科技公司購入的“裸機”,正在進行研制測驗,擬改造為工業級消防巡檢...